第536章 第二百一十八章-《早安!三国打工人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风嗖嗖的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虽然没下雪,天上的云却越聚越多。
    太阳忽明忽暗,营地里的影子也跟着忽明忽暗起来,有人不解地抬起头望一望天空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看那渐渐厚重起来的黑云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叹一口气。
    帐篷里是见不到这样沉重景象的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因为帐帘严丝合缝地放下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窗口的帘子也被盖上,除了高处有一面小窗防炭毒之外,这座帐篷可以称得上密不透风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因此更加见不到阳光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白昼亦如傍晚般昏暗。
    在这样的帐篷里做活是需要点灯的,但卞夫人很珍惜灯油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几个妇人围在一起也只点起一盏灯,脚下放着炭盆,就这样默默地缝缝补补。
    曹丕就是在这时候来到门外的。
    他很恭敬,请帐内的婢女通报后,站在寒风里等了许久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直到里面窸窸窣窣的裙摆曳地之声渐渐远去,似是进了后帐,婢女又出来为他卷起帘子后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他才低着头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小步趋行到母亲身边。
    “父亲令儿子来此报信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”曹丕跪在地上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端端正正地行了礼之后才开口,“已有使者往陆廉帐中拜谒,也带上了阿母为五郎与陆将军准备的礼物。”
    长相柔美的卞夫人放下了手中的活计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轻轻点了点头。
    “既如此,我便放心了。”
    她的声音很柔和,回应也很简短,按照礼数,曹丕应当行过礼后便退出母亲与庶母们居住的这座帐篷。
    但这位聪慧的少年并未如此,而是继续保持着回话的姿态,恭谦地等待他的母亲再说点什么。
    卞夫人察觉到了,春山一般的眉轻轻皱了一下,“我儿还有话要说?”
    曹丕的脸上果然露出了不安。
    “阿母……”
    “嗯?”
    “儿子曾劝说过阿母,阿母亦应了儿子的请求,”曹丕说道,“陆廉有那样的名声,如何会为难一个稚童呢?儿子不明阿母此举之意。”
    卞夫人脸上那宁静而祥和的微笑消失了,但她没有发怒,也没有高声驳斥,她只是轻轻点了点头。
    “我是妇人家,思虑不周,忧心太过,也是寻常事,”她最后仍然只是这样轻轻地说道,“你父亲也会谅解我的。”
    ……这话有点不讲理,但作为儿子,曹丕没有办法再反驳,只好行礼告退。
    当两旁的婢女掀开帘帐,外面冰冷的阳光一瞬间洒了进来,将曹丕向外走去的身影抻得又细又长,像一根尖钉般猛然刺了卞夫人一下。
    她在那一瞬间一定是眼圈儿红了。
    她生育了几个儿子,也是曹操现今妻妾中地位最高的,可以勉强称一句正室,但在她这些日子的噩梦里,始终浮现着另一个女人的脸。
    那位夫人品行正直,待她虽不亲厚,但也从不为难她。那是这里真正的女主人,尽管没有自己的儿子,但另一位妾室死得很早,所生的孩子就被她视如己出,细心抚养长大。
    那孩子生得俊秀,品行宽厚,又有才华韬略,是一等一的好儿郎,所有的弟弟都敬爱这位兄长,所有的长辈都觉得曹家的基业就该由他继承。
    然后宛城一战,什么都变了。
    卞夫人永远记得那一天,她记得丁夫人那张几乎发狂的脸。
    “他为了你,连自己的马都献了出来!你竟然不救他!”她尖叫道,“你竟然不救他!”
    她还记得夫君身上那件绛红暗纹曲裾被丁夫人死死揪住,用力向外拽,像是要将他的心肝拽出来看一看!
    “他已死了!”夫君的声音很低,又很清晰,“我如何去救!”
    “你休瞒我!张绣不是遣使——”
    “啪!”
    丁夫人捂着脸,趴在地上,像一只受了伤的母兽般发出低沉又绝望的哭声。
    而她的夫君居高临下地看着她。
    他脸上的神情很克制,像是一个不屑与歇斯底里的妻子纠缠的丈夫,匆匆地离开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