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9章 第九十一章-《早安!三国打工人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对面的荀彧坐得很稳。
    但她却很难像他一样不动如山。
    荀彧像是一截已经烧尽的木头,        焦黑的木炭中,只隐隐流转最后一点红光,用以证明他的心还没有死绝,        他还有必须做完的事。
    而她的脑海里有太多的事,        她没办法一心一意将自己置之死地去考虑这件事。
    即使她已经被说动,她想要先声夺人,进攻乌桓,她也有许多工作还要做。
    比如说一个非常浅显的问题:长江是天堑,为什么黄河不是呢?
    因为长江轻易是不结冰的,北方人想打过去,就一定得造船,一定得操练水军,        然后才能过江——除非干脆把巴蜀拿到手,        沿江向下,        那也冷不丁能遇到一座钓鱼城,然后随便折一个大汗。
    而黄河是每年到了冬季就会结冰的,挑个河面宽阔,        两岸平缓的地方,        你牵着马我挑着担就跑过去了。
    所以游牧民族想打过长江通常要灰头土脸,但过黄河就跟过周日清早八点的马路似的。
    她拿了官渡和仓亭津,        仍然是要考虑将防线逐渐南移,不在东郡和袁绍死磕——于是下一个问题又来了:
    袁绍的主力在哪里?
    冀州军主力还未见踪影,        但东郡以北的百姓已经逐渐开始往北迁了,一座座城池也开始被加固,有流水一般的辎车运送往来,有数不清的参天大树被伐倒。
    这一切都证明袁绍自己统领的十万大军已经快要到了——他们在哪里?他们的前军多少人,中军多少人,        后军多少人?马步兵各多少?是分几路进发的?目的地都在哪里?
    她还需要给田豫写信,请他继续加班加点,为兵士们筹备寒衣——这场春天开始的战争肉眼可见地不仅要持续到冬天,而且很可能要到持续到来年的开春。
    这些之外,才是探查乌桓主力所在,制订一个攻打乌桓的计划。
    ……她将自己整个人的重心都靠在了一旁的凭几上。
    “你为什么不寻别人,偏要来这样为难我呢?”她忽然发出了一声无意义的抱怨。
    “闻听将军有仁德之名,是真正的大汉股肱,因此才来相求,”荀彧平静地说道,“自在下渡河北上以来,见将军宽仁,不仅救护东郡士庶,亦如汉民一般对待鲜卑胡人,在下便知所言非虚。”
    她愣了一下。
    “大汉?我哪里是什么大汉股肱?”她立刻反驳,“我做这些事,根本不是为了大汉。”
    荀彧看向她的目光温和极了。
    “但将军所创造的,正是我心中的那个大汉。”
    有风吹进帐篷。
    荀彧的坐姿端庄而一丝不苟,即使清风吹起他的宽袖,他的目光还是那样坚定。
    那不是一句恭维话。
    ……可她确实也想不出自己做了些什么系统的,有谋划的事,她像个不眠不休,永远在前行的旅人,她不知道行程的终点在哪里,又哪里能系统地“创造”出什么东西呢?
    “将军见过农人春时耕种吗?”
    “……自然见过的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