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3章 第六十五章-《早安!三国打工人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我要你代天子拟几份诏书,写毕后呈与天子过目。”
    杨修一愣,“诏书?”
    老人瞪了他一眼,“当真愚鲁,还未明悟么?天子就在咫尺,你还在那里筹谋自己写文驳斥,还想等孔文举的文章!”
    杨修恍然大悟,“父亲!儿悟了!儿悟了!”
    诏书从杨修手中再到天子行宫,直至来到邺城,不过二百里路,一两日的路程。
    因此当朝廷使者乘车而至时,荀谌尚在一面看地图,一面同沮授聊起檄文之事。
    “主公此次出兵,在下有一愚见,”这位秀美的青年文士的指尖敲在范城上,“还须监军定夺。”
    沮授很感兴趣,“友若有何高见?”
    “仓亭津已失,天子东巡之路便再无阻碍,既如此,主公当缓,不当急。”
    沮授那张消瘦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,“友若之见,恰与我同。”
    “监军亦不曾为陈孔璋之才所惑,”荀谌笑道,“实为万幸。”
    听了这句打趣,沮授呵呵地笑了起来。
    尽管在陈琳笔下,以及当世许多士人眼中,刘备军团所有高级将领都是出身寒微之人,几乎一无是处——毕竟在这个时代,出身寒微就是一个致命弱点——但沮授绝不会这么想。
    在他看来,出身寒微之人,无论是眼界,学识,阅历,家族助力,都比不上累世阀阅的公卿之后,因此这些能够走到今日,名满天下的寒微之人心志之坚忍,远胜那些世家名门!
    他们经历了常人想不到的挫折,忍受了常人忍受不了的痛苦,才创下这一份基业!这意味着即使将这些人迫至绝境,也很难令他们屈服投降——而反过来呢?兵强马壮,心高气傲的冀州军能否承受同等的压力?
    “陈孔璋那一纸檄文,只好骗一骗那些见识短浅之辈,”沮授说道,“好在刘备麾下虽有名将,却鲜有才学过人之士,孔北海,陈长文者又在青州,未必会替刘备……”
    有仆役匆匆而入,打断了二人的对话。
    “监军!有天使至!”
    沮授和荀谌都是一愣,但荀谌的脑子显然更快一步。
    他脸上的吃惊一瞬间便转为了惊骇,“何人出此谋也!”
    冀州军的大监军并不以阴谋权术为长,见荀谌一副跌足懊悔的模样,连忙问道,“友若竟知天使何来?”
    “或许是在下多想,”荀谌脸色变幻得十分迅速,“天使既至,监军且去迎接便是。”
    当沮授见到这位朝廷派来的使者时,他终于意识到荀谌刚刚在忌惮什么。
    天子降诏。
    而且一口气降了好几道诏书,跟诏书不要钱似的,流水一般发来了邺城。
    诏书内容很简单,他听说河北多高士,其中有几位才学出众,名满天下的佼佼者,心中很是仰慕,因而征他们入朝伴驾。
    第一个点名征其入朝的,就是沮授。
    拿着诏书的沮授一瞬间脸色也如荀谌一般,再忍不住了:
    “在下不过草莽寒门,寻常愚夫,何意竟能上达天听?受此恩耶?”沮授咬着牙问道,“不知是何人举荐?”
    这位天使笑眯眯地,“是老令君亲荐使君呢!”
    ……杨彪!杨彪!
    天子降诏,反正诏书是已经下了,至于去不去,什么时候去,当然是沮授自己说了算。
    但“诏书”不是这样简单就能过去的事。
    沮授平复了一口气,送使者上车时,忽见这位天使又掏出了第二份诏书!
    “……天子还有诏书未下?”
    “哦,这一封不是给使君的,”使者笑道,“天子还征了其他几位入朝呢!”
    这位河北监军的眼前忽然就是一黑。
    第二位被征辟的名士,是田丰。
    诏书里也是写得亲亲热热,就差直接画一个天子招小手的小像在诏书上了。
    ……在河北众人看来,与其说是天子招小手,不如说是刘备抓着天子的手在那里招小手。
    因此在沮授眼前一黑,被仆役手忙脚乱地抬进府之后,田丰也立刻生病了。
    闭门称病,不能见客,连带着备战工作也不得不停下来。
    第三名被征辟的是辛评,第四名审配,第五名逢纪……
    总而言之,诏书里溢于言表的那几句话就是:
    袁绍没前途的!跟着朝廷走吧!跟着朝廷走,你们要前途有前途,要名分有名分,要大义有大义!
    ——你不走吗?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