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章:和徐辉祖说事-《洪武年间小神医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“这样的话,倒是可以将这些琉璃窑炉接手过来。
    琉璃窑和玻璃窑的构造不算太大,改改也能生产玻璃。
    以后,出了大明境内,还有海外。这可是一个大头,要长远考虑。”陈松回道。
    两人一句一句的交谈着,没多久,马车停在了琉璃厂外。
    琉璃厂距离应天府城比较远,周围是一大片荒地。
    琉璃厂的污染比较大,所以设立之初,朱元璋就让人安排在城外荒无人烟的地方。
    琉璃厂大使早已经收到消息,在大门外等候多时了,见陈松和徐辉祖走下马车,急急忙忙的迎了上去。
    “下官见过两位大人!”琉璃厂大使急忙朝陈松和徐辉祖拱手行礼。
    陈松摆摆手,说道:“起来吧,不用如此。先带我们去看看琉璃厂的情况吧!”
    陈松迈开步子,朝着琉璃厂走去。
    琉璃厂的布局和这个时代的工坊布局差不多,说不上杂乱无章,也有几分样子。
    十几个光着膀子的工人在一座大窑炉旁边忙活着。
    琉璃厂大使站在陈松旁边,指着眼前的这个琉璃窑炉,解释道:“这座琉璃窑炉建造于洪武元年,距离如今已经有十四年了。
    它是琉璃厂中建造时间最早的窑炉,也是最大的窑炉。皇宫的很多贡品,都出自这个窑炉……”
    陈松看着这个窑炉,问道:“如今这个窑炉情况怎么样了?”
    “现在的话,情况也还好。就是时间久了,难免会有些小毛病。
    但总体来说,情况还不算糟糕。”玻璃厂大使说道。
    陈松回过头,又开始在琉璃厂中转悠。
    没花多长时间,陈松将琉璃厂转了一个遍。
    陈松也选定了该改造几座琉璃窑炉,该如何改造。
    在这里待了不久,陈松坐上马车回家了。
    徐辉祖在陈松的家门口下来,没有进去坐,而是直接去了皇宫。
    陈松看着徐辉祖远去的背影,知道徐辉祖是去找朱元璋。
    陈松笑了笑,收回了目光。
    徐辉祖被一个小黄门带进了御书房。
    他正准备行礼,被朱元璋止住了。
    “今天怎么样啊?从常青那里学到了什么?”正在批阅奏折的朱元璋笑着问道。
    徐辉祖恭恭敬敬的回道:“陛下,陈先生是臣见到本事最大的人。”
    “那和你父亲相比呢?”朱元璋揶揄道。
    “臣的父亲领兵打仗强,可如果在其他事情上,却无法和陈先生相比。”徐辉祖一脸真诚,并没有因为徐达是自己的父亲而偏袒徐达。
    “说的不错,天德领兵打仗的本事有目共睹,可其他方面嘛,确实不太行。”朱元璋笑道。
    “陛下,陈先生对玻璃窑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制度。
    ……”
    徐辉祖将自己从陈松那里听来的事情告诉了朱元璋。
    其实,陈松在之前就给朱元璋说过这事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