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中间人受庄大婶所托,跟卖家有点交情,好说歹说才给人说通了。 卖家同意以一百两,将房子卖给杜若。 “小姑娘,你怎么那么本事?” 庄大婶实在好奇,这小姑娘年纪轻轻的,干啥能赚到这么多银子。 卖菜是几文几文钱地赚,只够养家糊口,绝对不可能凑得够百两银子。 最初去找亲戚的时候,她还跟那亲戚说,给小姑娘找个便宜点的木房。 谁知杜若竟然不要。 她要买青砖石瓦房,最好带院子的。 “我大哥留的遗产。”杜若随口道。 此处的‘大哥’不是刘大壮,是宋琅玉。 这一百两确实是他给的。 胡说八道能制止别人追问。 反正宋琅玉都走了,不知道她四处胡诌。 “……”杜若想起他,也不知人走到哪了,回京这一路上可还顺利吗。 古代没电话,她根本无处可问。 有宋家护卫随侧,若还能生出什么意外,就当是宋琅玉最近水逆了。 庄大婶见杜若有钱,非要给人介绍对象,被她以各种借口婉拒了。 最离谱的一个是离异带娃。 ‘离异’是胡说,‘带娃’是小杜。 这在现代就是个梗。 但是放在古代,不得了了。 这个借口,竟然间接影响到了杜若买房,她看好的青砖石瓦房没了。 “为什么?” 按道理来说,买卖房屋就双方签订合同,缴契税,请有关部门盖章。 可在这里,签订合同之前还有一道手续,要去遍问卖家的族人跟邻里。 这本来跟杜若也没什么关系。 卖家问完,再来立契,合情合理。 结果也不知怎的,有人去扒杜若的身份,不同意卖家将自己房子卖给她。 “听说你都没上过族谱?” 庄大婶也是听亲戚那边反馈过来的。 杜若咬唇,“那又怎么了?” 只要给了钱,印了契,那就是她的房子,关隔壁左右什么事情。 可现在问题是还没立契。 第(3/3)页